不放弃 不抛弃 用仁心托起生命之光
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张静,现在是市中医院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工作近30年,曾有10余年从事急诊内科工作经历,对各种常见、疑难、急危心脑血管病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诊疗经验,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顽固性心衰、心律失常等,尤其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年来,经过张静医生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医生办公室墙上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是对她精湛医术的认可。
“感谢张静医生在这六年间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最后她还是走了,但我们一家人永远忘不了您的恩情!”
在内科护士站前,我们正好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患者喻女士的儿子早已泣不成声,双手颤抖地将两面锦旗交到张医生手中,更是几次双膝跪地感谢恩人。
据悉,患者喻女士10余年前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发热,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最后确诊“肺实变,双肺多发肺大泡形成”,上级医院预行“肺移植”,因肺源问题及其他因素家属最后放弃肺移植。近6年来反复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但体质及肺心功能呈逐年下降。入冬以来,患者多次反复再发感染,最终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度感染,不幸去世。六年来,作为主治医生的张静从未想过放弃,在上级医院预计活不过两年的情况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专业精湛的医术、坚韧不拔的毅力,日日夜夜守护在患者身边。六年时间的守护,患者家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料理完喻女士的丧事,家属立即赶往医院,感谢这位用大爱托起生命之光的伟大医生。
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前来复诊的陈先生,今年71岁的他家住浉河区。今年年初陈先生感到身体不适,在家人陪伴下到中心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未查出病因,后转诊武汉协和医院确诊为浸润性心肌炎,这是一种十分危急的病种,而且目前国内没有特效药只能药物维持,在武汉协和医院住了20多天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严重,家人陷入了绝望。后经别人介绍到市中医院找到了张静医生,在内科重症病房,陈先生的收缩血压一直在50-70㎜Hg之间,呈休克血压状态,呼吸苦难,全身浮肿,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家人甚至已经为他选好墓地。然而张静医生始终不放弃,咬牙坚持,一次又一次将陈先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她亲自守在患者床前观测心电监护,调整药物剂量及泵入速度,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还不断鼓励家属,使他们重燃信心。有时半夜突发紧急情况,她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经过张静医生的不懈努力,经过5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陈先生病情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并痊愈出院。现在的陈先生身体硬朗、精神抖擞,谈起前段时间的经历他不住地感谢张静医生,是她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刻苦钻研 谦虚热忱 用行动守护医疗事业
工作中,张静医生刻苦钻研,在学术研究上有很深的的造诣,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上作出重大贡献。张静医生对每个患者病情了如指掌,处理病情谨慎细心,遇到心烦气躁的病人总是任劳任怨,有问必答,反复沟通,病人满意率100%。2015年患者黄某在内科住院期间,由于身体上的不适,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状况,年轻的护理人员还因此被骂哭。张静医生始终保持微笑,轻声细语地与他反复交谈,用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黄某。出院后,行动不便的黄某拄着拐杖亲自找到院领导表达对张静医生的感激之情。
繁忙的工作间隙,张静医生不是在查看病历,与同事交流病情,探讨新技术新项目,就是在病房里照看病人,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据悉,张医生丈夫和女儿都在外地,一家人分居两地,家人也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够到外地,一家人团聚,可是,为了衷爱的医疗事业,她毅然决定留在市中医院,全心全意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此外,张静医生十分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并毫无保留地将自身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生活上也多次给予照顾。由于临床经验丰富,她还经常被同事邀请查房、会诊,共同攻克疑难杂症,是大家心中敬重的好老师、好同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价值观念逐渐转变的当下,张静医生始终秉承医者初心,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在自己的领域里开辟一片净土,守护百姓安康,犹如傲雪腊梅,在冬日里开得绚丽多姿。(何璀璨)
上一篇:培训归来 她们这样说